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2020-2021上海华二附中高中一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日期:2025-04-09     来源:www.csfprn.com    浏览:549    
文章简介: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物理期中考试 1、单项选择题 1. 简谐运动中反映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 ) A.周期 B.速度 C.振幅 D. 位移     2. 如图,A、B 分别为两传动轮边缘上的两点,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A、B...

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物理期中考试

1、单项选择题

1. 简谐运动中反映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 )

A.周期 B.速度 C.振幅 D. 位移

 

 

2. 如图,A、B 分别为两传动轮边缘上的两点,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A、B 两点的( )

A. 周期相等

B. 线速度大小相等C.转速相等

D.角速度相等

 

 


3.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 F Gm1m2

r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 r=∞时,F=0 B.当 r=∞时,F=∞

C.当 r=0 时,F=∞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甲、乙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水平 m 甲=2m 乙,轨道半径 r 甲=0.5r 乙,则甲、乙两颗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之比为( )

A.4∶1 B.1∶4 C.8∶1 D.1∶8

 

 

5. 秋千的吊绳有的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

A.在下摆过程中 B. 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 D. 摆到最低点时

 

 

6. 如图所示,正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固定有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 A、B、C,它们

的水平关系为 mA=2mB=2mC,到轴 O 的距离关系为 rC=2rA=2r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的线速度比 C 的大

B.A 的角速度比 C 的大

C.B 的向心加速度比 C 的大

D.A 遭到的向心力比 B 遭到的大


7. 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 4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振幅为 4cm

B. 这列波的周期为 1s

C. 此时 x=4m 处质点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D. 此时 x=4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 0

 

 

8. 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 R,小球半径为 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

B.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

C. 小球在水平线 ab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肯定无用途力

D. 小球在水平线 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肯定有用途力

 

 

9. 质点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不是机械振动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两质点 a、b 在同一平面内绕 O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 的周期分别为 2s 和 20s,a、b 和 O 三点首次到第二次同侧共线历程的时间为( )

A. 9  s B. 20 s C. 11 s D. 20 s

20 9 20 11

 

11. 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分别从 A、B、C 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 D,其中甲是从圆心 A 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 到达另一端 D,丙沿圆弧轨道从 C 点运动到 D,且 C 点非常挨近 D 点.假如忽视所有摩擦阻力, 那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球最早到达 D 点,乙球最后到达 D 点

B. 甲球最早到达 D 点,丙球最后到达 D 点

C. 丙球最早到达 D 点,乙球最后到达 D 点

D. 甲球最早到达 D 点,没办法判断什么球最后到达 D 点


 

12. 如图所示,为一横波发生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波由 0 点从左向右传播的图象,屏上每一小格长度为 1cm.在 t=0 时刻横波发生器上能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由于显示屏的局部问题,导致从水平地方 A 到 B 之间的波形没办法被察看到.此后的时间内,察看者看到波形相继传经 B、C 处,在 t=5 秒时,察看者看到 C 处恰好第三次出现平衡地方,则该波的波速不可能是

A. 3.6cm/s

B. 4.8cm/s

C. 6cm/s

D. 7.2cm/s

 

 

2、填空题

13. 如图所示,一个圆环以竖直方向直径 AB 为轴匀速转动,环上的 P、Q 两点和环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分别为 600 和 300,则 P、Q 两点转动的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P、Q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顺利升空.经过近月制动后,12 月 6 日嫦娥三号进入环月圆轨道,从这一刻起,嫦娥三号成为真的的绕月卫星.若测得嫦娥三号环月绕行的周期为 T,圆轨道半径为 R,则其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由此可得月球的水平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某时刻波的图像如图所示,此刻 AB 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此后 A B 分别经过最短期

.1 s 和 0 .8 s 回到图示地方,该波沿 x 轴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传播,该波在 18 s 内传播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m。

 

 

16. 如图,房顶上固定一根长 2.5m 的细线沿竖直墙壁垂到窗沿下,细线下端系了一个小球.打开窗子,让小球在垂直于窗子的竖直平面内小幅摆动,窗上沿到房

顶的高度为 1.6m,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m/s2,则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回复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最左端运动到最右端的最短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图,半径为 R 的圆盘上绕有一根轻绳,轻绳的另一端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相连,物体水平为 m,绳子处于水平状况,物体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为 m ,t=0 开始,圆盘以角速度w kt 转动,k 为常数)转动,绳子上拉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时间 t,圆盘转过的圈数 n=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18. 在“用 DIS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要控制小车和钩码的水平都不变

B. 要控制小车的水平不变,改变钩码的水平C.要控制钩码的水平不变,改变小车的水平D.小车和钩码的水平都要改变

 

实验中测得了下表所示的五组数据,并已在坐标平面上画出部分数据点,在图 b 中画出第四组数据对应的数据点,然后做出 a-m 的关系图象;

 为进一步确定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应画 a-____________________图象;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一同学在半径为 2m 的光滑圆弧面内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用一个直径为 2cm 水平分布均匀的光滑实心球.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小球从槽中接近最低处静止释放;②测量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并准确求出周期;③将圆弧面半径和周期代入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

 

 他在以上操作中应该改正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改正,测量所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一组同学选择几个半径 r 不一样的均匀光滑实心球进行了正确实验,他们将测出的周期与小球的半径 r 关系画出了如图 2 所示的图线.请你依据该图写出确定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 0.2s 后的波形图象。

 波的波长

 假定波向左传播,它在这 0.2s 内传播的可能距离? 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倘若波速为 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21. 一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上一长 L=200m 斜坡, ,自行车达到最大速度前做加速度 a=1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脚蹬踏板使大齿轮以 n=4/p 转/秒的转速匀角速转动,自行车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因为骑行者体能降低,自行车距离坡顶 50m 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最后 50m 的平均速度只有之前平均速度的 84%,自行车大齿轮直径 d1=15cm,小齿轮直径d2=6cm,车轮直径 d3=60cm.求:

(1) 大齿轮 的最大角速度w1

(2) 运动过程中自行车的最大速度 vm

(3) 到达坡顶时的速度 v。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

2

3

4

5

6

C

B

A

C

D

D

7

8

9

10

11

12

D

C

D

B

A

A

 

2、填空题

13、1:1, 3 :1


 

14、

2p R T

4p 2 R3

, GT 2


15、负 40

16、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0.4p

kt2

17、m;

4p

 

 

3、综合题

18、答案:C;略1/M;在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水平成反比.

19、答案:③,偏大. g b

a

20、(1)4m

假定波向左传播,它传播的可能距离为(4n+1)m,。

若这列波向右传播,它的最大周期为 4/15s。倘若波速为 35m/s,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21、(1)8rad/s(2)6m/s(3)3m/s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