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化学  英语  高中  数学  初中  小学 

我的大学我做主:校园牛人有话说!

   日期:2024-10-18     来源:www.fuadsafi.com    浏览:719    
文章简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季,又要到了。
我的大学我做主:校园牛人有话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季,又要到了。

  怎么样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让自己为期4年的大学生活过得精彩、没遗憾,这是每位新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大学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惋惜的。”赶在正式开学前,可以来倾听一下长期出没在高校的各类“大神”级人物对新生的入学告诫吧。

  我的大学我做主,我的将来我做主

   ■叶志明

  暑假马上过去,对于刚刚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新生来讲,马上开始完全新的大学生活,那样大学如何度过?如何才能在毕业时,自己可以自豪地说:大学的这几年我是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呢?

  认识大学

  不可以再用以前高中时的思维观念和模式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必须要做到“我的大学我做主”。

  第一要认识大学,达成自己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一般地讲,大学毕业时,有4种学生不可以被叫做是合格的大学生:有的人刚刚了解大学是什么问题时,就已经毕业了;有的人还没了解,也就糊里糊涂地毕业了;有的人最后终于了解了,不过没能毕业;还有的人一直没了解,也没能毕业。

  因此,上大学后,新生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目的就是尽可能降低上述4种人的数目,让大伙尽快了解,大学和高中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

  那样高中生与大学生最大的差别在哪儿呢?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大学里上完课将来基本上就无人管了,老师的教学方法等都与高中不同了。因此,上大学,非常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自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重点,不可以再用以前高中时的思维观念和模式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必须要做到“我的大学我做主”。

  认识你一个人

  有人统计过,大学毕业时其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比率仅仅占20~30%,也就是说专业不对口是正常的。大学是打基础的地方。

  大学期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等,都会干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当然从中可以剖析出不少不少缘由,但其中一点或许是大学生们所共有些,那就是:不少毕业生在临将毕业时常常发出如此的感慨:“早了解如此,我应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的大学生活会……”。为了使得自己在毕业时不再留有遗憾,充实、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大学生需要提高我们的革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上大学期间要回答好如此两个问题:我以后想做什么?我以后能做什么?

  为此,大学新生要不断地认识自己,知道和描述自己个性、能力、兴趣、价值取向种类等。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所有职位类别与层次,了解自己以后到底可以做些任何事情。

  或许在高中阶段大伙的目的明确:考大学,考名牌大学。那样目前呢?想法是各式各样:还想考一次名牌大学?还想转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考上大学了,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离毕业远着呢,可以玩上一段时间再说吧?等等。那样目的又是什么呢?大伙想过毕业后做什么吗?或许大伙有各式各样的目的:筹备读研或出国深造;为享受舒适的生活而渴望当企业家、当总裁、ceo;成为著名律师、名记者、名主持或是科学家;可能目的还没确定。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有目的者,建议你向着目的努力奋斗,且肯定设法达成它;对于暂无目的者,学好目前的每一门课程就是你的小目的,先为眼前的小目的努力奋斗,每个小目的的达成,累积后会产生大目的。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在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兴趣,由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专业不对口如何解决?其实大学是打基础的地方,有人统计过,大学毕业时其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比率仅仅占20~30%,也就是说,专业不对口是正常的。那样既然不对口,用人单位为何还承认你是大学毕业生呢?其实这里承认你的是通过几年同意高等教育后所拥有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具体所学的那些常识。上海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钱伟长说过:“大家期望学生到学校来主如果学会一种正确的学习技巧、工作办法和思想办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办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练习大伙学会这种办法。”只有学会了以后存活与进步的办法,你才大概取得存活与进步的主动权。

  增强“软实力”

  构成一个人的“软实力”的要点,恰恰是教程中、教室里、课堂上不教的,也是父母所忽视的,更是学生自己没意识到的。

  学校要拆除与社会之间的墙,也就是办学不可以自己封闭,要开门办学,更要开放办学。作为大学生也是这样,在大学里必须要多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训练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

  大学毕业时,职场新大家不缺文凭、不缺分数、更不缺英语四级六级证书、驾驶证和聪明的脑瓜。但,他们缺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挫折的心理、打招呼的礼貌、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说好话求人的脸皮和办法、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人的道理等等。这类都是构成一个人的“软实力”的要点,而这类恰恰是教程中,教室里、课堂上不教的,也是父母所忽视的,更是学生自己没意识到的。但这类又是至关要紧的软实力和硬道理。正是这类“软实力”的缺少成为不少大学生毕业生找工作或者在将来职场进步时的最大绊脚石。这类软实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去学、去悟。钱伟长院士说过:“培养学生的重点在课外”道理也在于此。

  时常有人说:某某孩子大学毕业后干得非常不错,哪些原因?说是此人的常识学会得好?那样专业不对口的如何说呢?事实上是素质和能力培养得好。由于常识可以遗忘,可以老化,可以重温、可以更新。但能力非常难老化,非常难遗忘,能永葆青春,不断进步。借用于学习常识和社会实践来培养我们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期望大学新生们必须要牢记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家人对你的期望,在大学几年的学习和日常努力塑造具备个性特征的人格品质、长期培养和磨砺我们的素养与素质、逐步形成一种个人独特的人格魔力,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我的将来我做主”。

  给大一新生的“技术性”建议

  ■卢晓东

  伴随秋天新学期日益临近,又一批年轻学子将踏入大学校门。通过10多年刻苦攻读进入理想学府固然值得祝贺,但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和往届北大学子遇见的具体状况,我想给马上入校的青年提三点技术性建议,期望对新生们过很大学生活有所裨益。

  高中三年级忙?大一应该更忙!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小学一年级作为4年大学生活的开始,具备特别要紧的意义。大一应怎么样度过,才算成功的呢?有一个简单而实质的规范:大一应比高中三年级更忙。高中三年级有高考考试的现实重压,很多同学在父母、任课教师不断督促下,“被动地”刻苦用功。在考上心仪大学后,便一心想着松口气、轻松一下,这是最要不能的想法。

  大一为何比高中三年级更忙呢?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环境发生了非常大变化。从学习内容上讲,大学学习的是“高深学问”,常识在广度上充分展开,且常识本身愈加深奥。和中学阶段“按部就班”式学习不同,不少同学还有机会在教授指导下,进行前沿常识探索;在生活环境方面,大多数同学离开爸爸妈妈独立生活,大学教师不再像中学教师那样对同学关心备至,有的新生会不知所措。以上这类变化客观存在,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努力去适应,这种努力还需要从被动付出转变为主动付出,包含知道和熟知教师新的教学办法、考试模式,掌握自我拟定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均衡课内外活动的精力投入等。

  在以上方面,班主任、任课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指导十分要紧。同学们遇见问题时,能否掌握主动探寻各方面的帮忙,同样是要紧的能力。一旦适应了大一的生活,此后3年会相对顺利。事实上,成功的本科学习,4年都会很忙碌。请你相信,如此忙上4年,会为生活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互联网,你可有自制力?

  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大多数家庭都愿拿出钱,为考上大学的孩子购置电脑,这无可厚非。但在给孩子买电脑时,每一个家庭都得想了解:孩子为何用电脑?他的大学学习在启始阶段,肯定需要电脑吗?他哪一学年最需要电脑?他的自控能力怎么样?

  从北京大学每年退学状况看,不少学生都是因为无限度玩网游导致的。特别是男孩,他们好像更期待在虚拟世界获得成功。有些学子日夜在宿舍打游戏,不去上课,老师和同学劝导也无济于事,遂成“上网成瘾沉溺者”。这不只影响自己,也影响同宿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要了解,大学课程进度非常快,一旦缺课就会跟不上进度,更有甚者期末考试亮起“红灯”。2004年上半年,北大某理科院系退学的7名学生中,有3人是玩网游导致的,占到43%。2002级有一名江苏籍学生,第一学期选修8门课程,gpa为3.14,居中上水平。第二学期同样选修8门课程,但就由于新购置了电脑,常常不上课在宿舍打游戏,导致4门课程不及格,gpa仅1.13,不能不办理退学手续。

  网游的存在具备某种合理性,是大家过剩精力的宣泄途径。但对大学生而言,尝试网游是对自制力的考验。若没自制力,经不住考验,那必然会遭到某种惩罚。当然,学生和父母不应将此视为生活的失败,而应把这次教训作为知道我们的一种途径,跌倒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入学伊始培养“多元成功观”

  从单一成功观到“多元成功观”的转变,也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要紧不同。

  学习包含两种:一为结构化学习,一为非结构化学习。结构化学习非常不错理解,就是由教学大纲、教程、专业教学计划组成的学习内容;非结构化学习,则是指同学们在课外非正式场所,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学习,向不同文化、背景与历程的人学习。后者称为非结构化学习,是由于学习内容是零散、潜移默化的,但这类内容会在学习者的思想上成形,并渐渐发挥要紧用途。非结构化学习的具体形式不少,比如去公司打工、旅游、观看文静演出、社团活动、支教等等。

  传统上,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很看重结构化学习,却没给非结构化学习创造适合环境,留下足够空间、时间,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缺点。在教育者不断考虑改革的同时,希冀年轻学子能意识到非结构化学习的重要程度,并为此挤出时间和空间。在结构化学习中获得好成绩是不少学子在中学阶段的追求,这好像也顺理成章成了他们在大学的追求。其实,若不以学术性职业为职业理想,学习成绩在符合基本需要的首要条件下,可以不必非常出色。gpa居前列,并不是将来所有职业——比如销售人员、厂长、出版商甚至美国总统的必需需要,这就是“多元成功观”。

  不少学子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才真的领会“多元成功观”的意义,有些甚至期望大学生活“再来一次”。所以,新入学的同学应在这方面早早考虑,做好实践筹备。

  

  掌握读“无用”的书

  ■苏长和

  英国人说过如此一句话:一个孩子子在12岁之前,爸爸妈妈假如没带他去过博物馆,那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去博物馆的情结。我想,把博物馆换成图书馆,道理也一样:人在成长的阶段不培养念书的习惯,大概此后再形成怕也不容易吧。

  大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心智最为稚嫩,其阅读和交友的范围,对此后生活的展开会打下深深的烙印。维持阅读的好习惯,会终生受用。古人有云,好书如至友,叫人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免受鲍鱼之肆。不过,囿于目前大学过于细化的专业界限,与过于好用的人才培养需要,我发现目前大学生有上不完的课,读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证。同时,大学生看起来反而少了文气少了书卷气。看来,大学阶段每天念书,但读哪种书,还是有讲究的。

  依我看,大学阶段要掌握读“无用”的书。目前的大学阶段人才培养,大概以专业划分为模式,若专业划分过细,加上课程体系狭窄,学生阅读的范围一定极为局促,其想象力拓展总是如丸之走盘,脱不了狭隘的格局,螺蛳壳里打圈圈。因此,在良师益友的辅助下,掌握主动阅读与本专业无关甚至看起来“无用”的书,对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有必要。

  对于初进校门的小学一年级文科学生来讲,不要被考证考级之类的“有用”念书所累,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可以以“心中无专业”的态度,自己给自己拟定一个大学前三年的通识阅读计划,这个概论式、基础知识级的阅读计划至少应该包含新旧两部分。所谓“旧”,是指成型的各大专业体系,如中外哲学、政治思想、经济原理、文明史、法律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文学艺术、自然科技史等;所谓“新”,是要想方法知道每个常识门类最新关注的前沿话题是什么,其发展势头为什么。“非旧无以为守、非新无以为进”,有了新旧搭配,容易使自己调整兴趣喜好,找准进一步钻研的方向,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这么庞大的阅读计划会将不少人吓退。其实,有本科年级学术导师的指点,可按部就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至于书目选择,则最好由有名望的教授指定某范围最权威经典的作品,书不在多,好书一本,甚至就可改变自己生活。真的算下来,大学前三年通识阅念书目100本足也,大约10天阅读一本,量非常小了。

  这类看起来和自己初选专业关系不大甚至“无用”的书,读起来可能枯燥,伤脑筋,但它们是人类智慧积渐而成的大作。很多看上去“无关”、“无用”的常识,目前让它先沉睡在大脑深处,但一待有有关常识之刺激、融汇,则会由联想而生成,由嫁接而突破,产生独一无二的发现。

  有了宽广的常识背景,进入大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慢慢就会从“心中无专业”到“心中有专业”。这类常识会使学生渐渐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尤其是明了兴趣、专长和职业进步之关系,对于有志于科学攀登的学生来讲,他可以在自己兴趣和专长相结合基础上继续从事喜好的专业;对于期望踏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讲,这类各门常识所练习出来的逻辑思辨能力,肯定比功利“有用”之常识对他们维持在社会上的持久竞争优势更为有益。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